近年來,大果優質枇杷一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,這也使得其銷售一直穩步上升,在我省適地、適量的發展可產生很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,F將在我省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兩個品種及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:
一、品種
1.解放鐘:從“大鐘”實生苗中選出,樹勢強,半直立,枝粗壯,葉大,長橢圓形,葉緣上部多尖齒狀,少為鋸齒狀。葉質厚,葉面濃綠有光澤。果實倒卵圓形,果大,單果重61.4克,果頂微凹,果基尖削,熟時果皮橙紅色。果粉多,銹斑少,萼閉合,皮中等厚易剝,肉橙黃色,汁多,風味濃,酸甜適口,每果種子4~5粒,可食率71.46%,可溶性固形物11%~12%,品質中上,耐貯運,宜鮮食。適應性強,在廣州地區生長快,定植后第三年開始結果,11~12月開花,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熟。缺點是易得日灼病。
2.早鐘6號:解放鐘與森尾早生雜交種。樹勢旺,樹姿較直立,枝梢粗壯,枝條較稀疏。葉片較大、較厚,葉色濃綠。夏葉的葉緣有反卷現象,但不如解放鐘明顯。葉片斑點病少,不易發生早期落葉;ㄋ胫写,每穗具80~130朵花,花朵大。座果率高,不易發生落果。果實大小均勻,倒卵至洋梨形,單果重52.7克,皮橙紅色、銹斑少、鮮艷美觀,果皮中厚易剝離。果肉橙黃色,質細、化渣,味甜酸適口,香氣濃,可溶性固形物11.9%,酸0.26%,每百克果肉含維生素C6.0毫克,可食率71%~72%。該品種豐產,特早熟,抗性強。在廣州,果實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成熟。
二、栽培技術
1.選擇園地:枇杷在我省各地均可栽培,適宜在丘陵山地、坡度平緩、土層濃厚、肥沃的礫質或砂質土壤上建園,平地種植以江河下游沖積地為宜,不可選用地勢低、水位高易受洪澇災害的地塊或過于粘重、淺薄的貧瘠山地種植。枇杷易遭風害和寒害,種植坡應以南向或東南向為好,選擇避風、冷空氣不易積聚的坡段種植。
2.種植:選取無病壯苗,進行栽植,株行距一般4米×5米,畝植33株;矮化種植,株行距2米×4米,畝植83株,但矮化種植需較高管理水平。枇杷栽植期最好于春梢萌動前,即12月至翌年2月。
3.果園套種綠肥:在枇杷幼樹期,利用園地空隙及時套種花生大豆蔬菜或綠肥作物,一是可以減少水土流失和陽光直射,縮小土溫變幅,改善生態環境,改良土壤結構,提高保水保肥能力,二是可以增加經濟收入。定植二年后逐年挖穴改土補肥,分層填入綠肥、土雜肥、磷肥等進行改良土壤,促進根系和樹冠的迅速擴展。
4.合理施肥:
(1)幼年樹施肥。在華南地區,枇杷無明顯休眠期,年抽梢3~5次,生長量大,需肥量也大,幼樹每年施肥6~8次。每次梢抽發前或剛萌芽時施促梢肥,待枝葉展開后再施1次壯梢肥,這樣可保證每次梢都能整齊健壯地長出。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,配合施用腐熟人畜糞水,枇杷越冬前施肥可增施0.3%~0.5%磷酸二氫鉀。
(2)結果樹施肥。成年結果樹年施肥4次,第一次肥在開花前(9~10月)施下,以促進花器發育,提高受精結實能力和抗寒力,以有機肥混合過磷酸鈣或石灰施用。第二次在疏果后(1月下旬至2月中下旬)施肥,這次施肥促進根系和春梢旺盛生長和幼果的膨大發育,此次肥以速效肥為主。第三次在果實迅速膨大期(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)施肥,由于枇杷果實發育過程中對鉀的需求量最多,此次肥應以鉀、磷為主的速效性肥料,促進果實迅速膨大和春梢成熟,提高產量和品質。第四次施肥在果實采收后1周內進行(4月上中旬至5月中下旬),此次施肥是為了迅速恢復樹勢,提高樹體營養水平,促進夏梢抽生和花芽分化,培養良好的結果母枝,此次肥以氮肥為主,配合部分有機肥,以弱樹多施、壯樹少施為原則,以防壯樹沖梢影響花芽分化。 |